2020年11月12日,中國連鎖經營協會《連鎖超市經營情況報告(2020)》發布。參與調研的超市企業銷售規模合計達9792億元,門店總數2.6萬個,覆蓋中國大陸除西藏以外的其他省級行政區域。
本報告從超市企業層面和門店層面對經營的關鍵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對比維度分為企業銷售規模、門店規模、企業總部所在城市級別、企業性質、企業主營業態五類,同時提供北美超市對應指標進行對比。超市的經營結果體現我國經濟東中西部梯次發展的不平衡現狀。從2019中國超市百強看,東部地區上榜企業最多,且規模較大;西部地區上榜企業最少,且主體規模相對較小。
數據顯示,中國連鎖經營超市運營質量有所提升。雖然門店客流量普遍下降,平均減少4.9%,同店可比銷售增速放緩至3.2%,但平均人效提升至100.4萬元/人,企業統一配送率平均達到59.3%,線下平均客單價從上年的61.9元提升到65.5元。
表1. 人效(萬元/人/年)- 基于企業銷售規模
企業基本化解成本上漲壓力,毛利率維持在18%左右,凈利潤率達2.3%。單位員工應付薪酬由平均5.2萬元/年上漲為5.5萬元/年,但行業應付員工薪酬占銷售比保持穩定,平均占比為6.1%。租金上漲依然是大部分企業繞不開的壓力,但超市業整體租金占銷售的比例保持平穩,為2.7%。
市場細分導致多種以生鮮為主營品類的零售模式蠶食傳統超市份額,并逐漸形成生鮮超市、線上生鮮電商等分流力量。實體超市企業也加大對生鮮商品的營銷投入并嘗試前置倉模式,線上生鮮銷售占比從21.3%提升至28.4%,前置倉數量由2018年占總店數的4‰增長為2019年占總店數的6.4%。
以實體門店經營為主的超市企業,線下以社區超市為發展重點,小型門店成為主流,1000m2以下的門店占新開門店計劃的66%;大于5000m2的門店僅占新開店計劃的5.1%。門店拓展的主戰場依然放在一線城市及周邊區域,占新開店計劃的51.8%,其次是三線城市,占27.3%。
發展線上渠道也是實體超市企業的戰略重點。截至2019年,九成企業已經試水到家業務,超市百強企業線上銷售接近500億元,占總銷售額的4.7%。到家業務的客單價和日均線上訂單數量均較上年得到提升。超市企業尋求低成本多渠道、多觸點觸達消費者,銷售規模小于10億元的企業,主要通過社區團購滿足顧客線上需求,占企業線上銷售總額的比例高達50%以上,遠高于行業的平均值1‰。
在科技快速進步的時代背景下,零售行業不斷演進。雖然各國超市發展路徑與市場條件不同,但零售業數字化改造成為各國零售行業的共同選擇。中國超市與北美超市關鍵指標對比中,中國在移動支付及線上零售處于領先位置。
新冠疫情對超市業態的銷售增長整體帶來正向影響,近8成企業銷售正增長,平均上漲29.2%。疫情也促進了線上零售的發展,但隨著疫情趨于平穩,線上零售的增速整體放緩。
2019年資本市場也不平靜,市場競爭格局分化。一方面體現為外資品牌家樂福和麥德龍分別被蘇寧和物美收購,與此同時,ALDI(奧樂齊)與Costco(開市客)新進駐中國市場;另一方面內資企業并購重組,用資本手段增強市場競爭力與市場份額。在技術進步和資本推動下,超市行業的分化將進一步加速,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