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超市商品管理,目的是讓商品結構合理,找出核心品種,進行重點陳列,這是基本思路。執行過程中,更應該注重的分清次序,商品調整之前要進行商圈調研,了解主流顧客,潛在客戶,他們的需求是調整的依據,并不能由總部統一一張商品組織架構表,而忽略了顧客個性化消費。一直以來,大多數超市在做商品管理時都存在這樣那樣的誤區。
誤區一:一張商品組織架構表全店通行
眾所周知,每個商圈、每個時期、每個門店的商品組織表是不同的,但多數企業存在不同面積、不同商圈的門店以及鄉鎮與城市門店共用一張商品組織表的現象。這樣的商品架構表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嗎?肯定不能。
誤區二:采用總部控制門店的做法控制商品SKU
這種做法是典型的“宏觀控制微觀”,這樣操作是把所有商圈和所有顧客的需求統一化,忽略了顧客的個人消費特性,更談不上門店的個性化經營了,這樣做出來的品類管理,即使門店自己滿意,消費者也不會滿意。
誤區三:商品組織表的制定沒有“以顧客為本”
當前大多數超市在商品引進方面普遍存在供應商推銷什么商品,超市就引進什么商品,甚至出現哪個商品的進場費用多就引進,缺少對商品整體結構的評估,以及對消費者需求的調研。有的公司甚至會出現引進商品很容易,淘汰商品很難的現象,典型的強迫消費者消費。
誤區四:只引進新品,難淘汰老品
這是因為,門店往往只看重新品的進場費,而忽略了對商品占用資金指標的考核。
誤區五:業態與商品不匹配
這樣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顧客的復購率就會大大降低。低定高配,高定低配。前者可調整,后者難挽回。所謂消費能力強的顧客,單位的時間成本高。去一次沒達到滿意,是很難再投入時間成本再次光臨。
誤區六:開業促銷商品一成不變
消費能力不同,對開業促銷品的選擇就不同,有時間差。開業前3天,人多且是大眾消費,促銷以高敏感、高周轉的民生商品為主。消費能力強的人,錯峰3天-7天到店逛逛。更重商品高的品質和差異化。開業第2天,就要切入第3日的商品更替。
誤區七:網紅商品篩選進場緩慢
網紅休閑食品、優品百貨的流行性是非常的明顯。這類商品要迅速引進,不要等熱銷期過了再引進。
誤區八:動銷率低得商品著急賣
有一類的商品就像調味劑,促進貨架其它商品的銷售,但是自身的銷售卻并不是非常的好??梢驗橛兴?,商品結構完整了才能提升總體銷售。
誤區九:采購選品時憑感覺,只選自己喜歡的
而要多問“你喜歡嗎,他喜歡嗎,她喜歡嗎”。
誤區十:把好商品埋在貨架里,掩蓋主推光芒
想突出好商品,要改變的是它周邊的商品環境。方法是一個品類在短時間集中進足夠多的好商品才能互幫互助。替換30%的同質化商品顧客才會有感知。選出的主推商品就要配黃金位置及較大面積陳列,怎么亮眼怎么來。
誤區十一:商品價格間隔度不合理
同一品類價格分布的間隔不能太小,顧客難選。價格帶分布間隔太大,會產生銷售結構斷層,會流失顧客群體。
誤區十二:商品成熟期打折
商品培養到成熟階段,變著花樣且間隔時間比較短的情況下打折,會提前結束商品的生命周期。
以上就是超市商品管理經常會犯的12種錯誤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