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帶分析方法必須遵從品類管理的原則,不可跨越品類將所有商品放在一起比較,因為不同分類的商品不具有可比性。所以價格帶本質上針對的是小分類。也就是說,沒有品類管理的概念,就不會有價格帶分析。不管是以商品進行分類,還是以價格檔次、客戶層、客戶數,客單價或是其他標準來進行分類,使用價格帶分析方法的最終目的就是要解決管理問題的某一項指標。
事實上, 價格帶分析不僅僅和單品價格有關,它需要與品類、品牌、終端位置、季節(jié)、促銷聯(lián)動等等其他數據和手段結合起來分析。我們之所以把價格帶 作為一項分析指標,是因為價格帶的存在是客觀的,我們只是希望供應商通過這種方法找到正確合理的價格體系,提供給零售終端相對暢銷的商品。現在超市競爭非常激烈,比較成熟的超市會有一整套供應商考核體系。除了通用的4P即商品、價格、渠道(陳列)和促銷外,還增加了2P,就是人員和供應商。供應商體系已經被導入到整個超市營銷體系當中來。在與供應商體系對接的過程中,零售商希望供應商提供的新品應盡可能符合超市的 價格帶 需求。
零售商制定價格策略時,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就是消費者的消費層次和價格承受能力,以此為標準來制定相應的價格帶。超市采購則在相應的 價格帶 當中尋找產品。供應商所要做的,就是提供采購需要的超市 價格帶 之中的一系列產品。
商品價格帶的寬度決定了其在零售門店中所對應的消費層次及數量。例如,毛巾品類中存在高中低檔,對應三個消費層次。如果門店沒有高檔消費層次,那么準備高檔毛巾就是錯誤的;或者沒有準備有需求的高檔品,就會失掉一個消費層。
一、基本原則
1、首先根據商圈確定商品價格帶的分配比例,比如高檔、中檔、低檔商品各占分類的百分比是多少。一般超市比例是高25%、中60%、低15%。這要根據商圈消費能力進行調整。
2、按照商品分類,確定不同分類商品高檔、中檔、低檔的價格標準。
3、在實際銷售過程中,根據軟件提供分析數據進行調整,一般軟件都有ABC分析或者二八分析,根據商品銷售排行查出高檔商品銷售比例進行分析。
4、如果高檔商品銷售比例過高,說明本地消費能力較強,相應提高不同檔次商品的價格標準。反之則降低價格標準。
5、還要考慮季節(jié)因素,進行調整價格帶,比如年節(jié)要擴大高檔商品比例,可參考往年的銷售數據進行調整價格帶,或調整價格帶的商品數量。
二、基礎知識
要運用價格帶分析,首先要了解商品構成圖。
什么叫商品構成圖?不同價格段配置的品項數(或是陳列量、或是陳列面數等),就是這一品類的商品構成圖。
如:某品類的商品結構:
其商品構成圖如下:
說明1:做商品構成圖,先看最高和最低售價,然后將售價均衡劃分成10~13段。段數劃分得太少,不利于分析。
說明2:橫軸為售價,縱軸為配置品項數(也可以是陳列量、陳列面、庫存量等)。圖中的曲線即為價格帶(或叫價格線)。價格帶是指最高和最低售價之間的所有價格和品項數(陳列量、陳列面、庫存量)。
商品構成圖中理想的價格帶,應為如上所示的雙駝峰型。第一個駝峰是為了體現低價形象,滿足大部分中低檔消費人群。第二個駝峰會低一些,是為了滿足少部分高檔消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