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0.0
來源: 網絡整理
2024-11-18 17:10:19
0
197
超市晚上賣不出去的生鮮商品并非都會選擇倒掉,有些會采取降價出售等方式處理,但確實存在倒掉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品質印象維護:
如果頻繁以極低價格銷售臨期生鮮商品,可能會讓消費者形成該超市生鮮品質不佳、總是賣不出去才打折的印象。長期來看,不利于塑造高品質生鮮的品牌形象,影響顧客對超市整體生鮮類別的信任度,導致一些追求品質的顧客流失,所以有時候寧愿倒掉也不選擇降價出售。例如,高端生鮮超市定位為提供優質新鮮食材,如果總是在晚上大幅降價處理剩余生鮮,消費者可能會質疑其日常售賣產品的新鮮度。
消費預期管理:
顧客習慣了能在晚上買到低價生鮮后,可能會特意等到晚上才來采購,白天正常價格的生鮮銷售就會受到沖擊,打亂超市正常的銷售節奏和定價策略。為了維持合理的銷售結構,超市可能放棄降價售賣剩余生鮮,而選擇倒掉處理。
人力成本因素:
對剩余生鮮進行分揀、重新標價、促銷宣傳等一系列操作需要投入額外的人力成本。如果這些生鮮商品數量不多,或者剩余價值較低,綜合算下來扣除人力成本后所獲收益微薄,超市就可能覺得不值得花費這些人力去處理,從而直接倒掉。比如一些已經切好包裝的鮮切水果,到晚上剩下的量很少,重新整理促銷花費的人力成本可能比售賣所得還高。
運營效率權衡:
超市運營有其既定流程和時間安排,晚上閉店后工作人員還需要進行盤點、整理貨架、清潔等諸多工作,花時間去處理賣不掉的生鮮商品可能會影響整體的閉店進度和后續工作效率,權衡之下選擇簡單直接的倒掉方式,以保障后續運營環節順利進行。
保質期規定執行:
生鮮商品往往有嚴格的保質期界定,一旦臨近或超過保質期,即便外觀看起來尚可,也存在食品安全隱患。為了嚴格遵守食品安全相關法規,避免因銷售過期或臨界過期生鮮而面臨監管處罰,超市會選擇將這些商品倒掉,而不是冒險降價出售。例如,一些冷藏的鮮牛奶,保質期較短,到期后就必須按規定處理。
質量責任規避:
如果將即將過期或者品質稍有下降的生鮮商品降價出售,后續若有消費者因食用出現健康問題,超市可能要承擔相應的質量責任和賠償風險,為了避免此類潛在風險,干脆倒掉更為省心,減少后續可能出現的麻煩。
不過,現在也有很多超市會通過與慈善機構合作捐贈、內部員工福利等合理合規的方式來處理賣不出去的生鮮商品,以避免浪費的同時也妥善解決這一問題。